笔趣窝 > 乱清 > 第二一五章 唉!史阁部!孰人坏我半壁天下?

第二一五章 唉!史阁部!孰人坏我半壁天下?


  赵景贤万料不到辅政王来了这么一句,他张了张嘴,没说出什么,再张一张嘴,还是说不出什么,最后,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沫,嗫嚅着说道:

  “似乎……也不止一天……”

  “四月十八日顺治二年四月十八日,”关卓凡说道,“豫亲王兵临扬州城下,但没有立即攻城,延至二十四日夜,红衣大炮运到了,方始攻城,二十五日,扬州即城破,不是一天是什么?一天还不到呢!”

  微微一顿,“不过就是一个晚上的光景!这就是史阁部的能耐!”

  呃,辅政王史实居然如此之熟稔!

  赵景贤滞了一滞,再想了一想,小心翼翼的说道:“王爷,彼时,扬州城内,军心已乱,降的降,走的走,兵力单薄,史忠……呃,史可法也是无可如何啊……”

  他本来是欲以“忠正”的谥号称呼史可法,一转念,算了,还是跟随王爷的口径吧!

  “兵力再单薄,”关卓凡说道,“到底还有刘肇基、何刚的两支兵;江阴呢?有一支正经的兵吗?人家守了八十一天,他史可法只守了半天,怎么说?”

  “这……”

  “再者说了,”关卓凡说道,“兵力单薄,民力不单薄吧?江阴城守,靠的是兵还是民?江阴弹丸之地,扬州却是一等一的大城!八十万生民,留着做什么用?留着给人家一刀一个,像杀鸡一般,杀的干干净净吗?”

  说到最后一句“杀的干干净净吗”,冷峭的语气之下,已是掩盖不住的激愤。

  扬州城破之后,多铎以扬州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城,是为“扬州十日”。

  屠杀主要集中在城破当天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一,一共七天,据王楚秀《扬州十日记》载,直到五月初二,清军才安官置吏,“查焚尸簿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

  这是关卓凡“八十万生民”之说的由来。

  这个话题太敏感了,赵景贤下意识的舔了一下自己的嘴唇,真不晓得该怎么答话了连个“这”或“呃”都不大好说了。

  还有,辅政王的语气,十分的古怪,他那种隐约的激愤,似乎不止是对着史可法的无能去的啊!

  王爷可是满人,总不能

  呃……

  “民气可用,”关卓凡继续说道,“可是,史可法用不了!他也根本没有想过去用!”

  “这……”

  “这不是凭空污人清白!”关卓凡说道,“其实,别说‘民’了,就是‘军’竹兄,考诸于史,平心而论,你说,史可法到了扬州之后,到底做了哪些战守的准备?”

  赵景贤愣了好一会儿,说道:“史可法檄调各镇援兵,可是,无一至者……”

  关卓凡“哈”了一声,说道:“对,他也就做了一个‘檄调’的活儿!除此之外,坐困愁城,一筹莫展!”

  顿了顿,“咱们倒来看看,阎丽亨守江阴,做了些什么?”

  关卓凡开始一个个的扳手指头

  “第一,将全城户口,分丁壮老幼,详加调查,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义兵,分班上城,按时换班。”

  “第二,划区分守,责权分明,其中,阎丽亨自守北门之余,又同陈拱辰一起,兼负昼夜巡查四门之责。”

  陈拱辰,即陈明遇,字拱辰,“江阴三公”之一,高宗赐谥“烈愍”的。

  “第三,严加盘诘过往人员,肃清内奸。”

  “第四,委任擅长理财之人士,将城内公私物资,分类征集,统一分配使用这一点非常重要,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军械粮饷供应的困难。”

  “第五,全力赶铸守城工具,招各类工匠千余人,造弩千张、箭数万枝;又用火药敷于箭头,中人立死;又造火砖、火球、木铳、挝弩,无不精妙犀利。”

  “其中的木铳、挝弩,很有意思。”

  “木铳类银鞘,木制,内藏火药、铁菱角,投出之后,机关暴发,木壳崩裂,铁菱角飞迸而出,触人即死哎,这不跟手榴弹或葡萄弹仿佛吗?”

  “挝弩,则仿佛‘钩镰枪’,‘枪’身之上,装了好几个锋利的倒钩,杆尾系绳,激射而出,射中或勾住敌人,拖了回来,近前斩之!”

  顿了顿,“这样东西,咱们现在是洋枪洋炮,用不着了,不然的话,倒要找能工巧匠,造了出来,用上一用。”

  呃,听起来,略有些渗人,不过……好吧。

  “第六,收集人粪,掺上桐油,敌军登城之时,煎滚浇下,可以烫穿皮甲,沾肉即烂。”

  “第七,储备石灰,召集石匠,加固城墙。”

  “第八,请诸生许用,模仿楚歌,作《五更转曲》等,俾善歌者登高传唱,以笙笛箫鼓相和,悲歌慷慨,鼓舞士气。”

  “阎丽亨领袖之下,整个江阴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切战守的准备,井井有条不然,怎么可能力抗二十余万大军八十余日?”

  赵景贤不由暗自惊叹了:阎丽亨的“功课”,王爷是真正做足了!他祭祀阎祠,真不是心血来潮的事情!

  “反观史可法,”关卓凡继续说道,“做了些什么?除了檄调援兵、毫无结果之外,什么也没做!干耗着!耗到城破身死,耗到几十万扬州人跟他一起,做了人家的刀下之鬼!”

  那种异样的激愤,又出来了。

  赵景贤暗暗透一口气,正想说话,关卓凡又抢在里头了:

  “啊,不,史阁部也是做了点儿事情的,他写了遗书专门登上扬州城西门楼,摆开架势,吮毫搦管,一口气写下了四封遗书”

  微微一顿,“遗书中,他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国;他自个儿呢,愿归葬钟山明太祖孝陵之侧嘿嘿,嘿嘿,哈哈,哈哈!”

  刻薄的冷笑声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讥讽之意。

  赵景贤听的背上隐约冒汗,想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

  “另外,”关卓凡冷冷的说道,“史可法‘檄调’的援兵,可都是归他本人节制的!他以阁部之尊,督师江北,经营一年,虚耗无数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就是临到了儿了‘无一至者’!”

  再顿一顿,“还不止这班将领,非但不奉他的调,更几乎都投降了本朝,掉过头去,反成了攻灭南明的劲旅!这就是他史阁部驭下的本事!”

  赵景贤默然片刻,开口说道:“南明藩镇跋扈,尾大不掉,这个……骄兵悍将,也确实难制。”

  “那得看怎么个‘制’法儿!”关卓凡说道,“天底下岂有真正不可‘制’的兵将?”

  “是!”这一回,赵景贤重重点头,“这个话,换一个来说,或许不能完全令人信纳,不过,出自王爷之口,我是百分之百心悦诚服的。”

  这既是赵景贤的真心话,同时,也不着痕迹的捧了关卓凡一把。

  关卓凡微微一笑,“竹兄,你也会说奉承话了不过,我倒大致可以居之不疑!”

  赵景贤正色说道:“王爷,事实如此,实非虚谀!”

  “好,好!”关卓凡再一笑,“咱们说回南明的藩镇”

  微微一顿,“都说南明亡于藩镇不错,南明确实亡于藩镇!可是,这班藩镇,是怎么冒出来的?弘光朝之前,除了一个左良玉跋扈些之外,哪儿有什么真敢不听朝廷调令的‘藩镇’?说到底,还不是弘光君臣包括史可法在内自个儿造出来的?”

  自个儿造出来的?

  赵景贤沉吟了一下,说道:“我明白王爷的意思:弘光帝赖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刘泽清等四镇而立,武人由此坐大,终不复可制不过,联络四镇,拥立福藩,似乎只是马士英和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两个人的首尾”

  顿了顿,“在这件事情上,史可法应该没有什么责任吧?他可是不赞成立福藩的啊!”

  弘光帝登基之前的身份,是福王。

  “没有责任?史可法的责任,就在他不赞成立福藩!”

  啊?

  弘光帝可是昏君啊!

  “王爷,”赵景贤疑惑了,“我不大明白了您什么意思呢?”

  “竹兄,”关卓凡说道,“请你仔细想一想,彼时思宗殉国之后,以伦序而论,福、桂、惠、潞四藩,到底哪个才最有资格承继大宝?”

  福、桂、惠、潞四王,是彼时南明政府能够找得到的、血统上同帝系最接近的四个候选人。

  赵景贤眉头微皱,想了想,说道:“福藩为神宗孙,桂、惠二藩为神宗子,潞藩为神宗兄弟之子,以伦序而论,自然是福、桂、惠三藩先于潞藩”

  说到这儿,心中一跳,似乎已隐约知道王爷的意思了

  “福藩和思宗同辈,”他继续说道,“桂、惠二藩,却长了思宗一辈”

  顿了顿,“因此,福、桂、惠三藩之中,又以福藩的伦序最为合适这个,‘兄终弟及’嘛!”

  关卓凡点了点头,“是啊!如果是桂、惠二藩承继大宝的话,就变成了叔叔接侄儿的位子那不是太别扭些了吗?”

  赵景贤心想,之前,老朱家也“别扭”过这么一回的成祖不就是“接”了他侄儿的位子吗?

  不过,这两件事情,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桂、惠二藩,也不可能拿成祖的例子,来替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背书,所以,不必把话头扯远了。

  他叹了口气,说道:“如此说来弘光帝之得位,其实是最正的了!”

  “不错!”关卓凡说道,“本来,这张金銮宝座,弘光帝大可以理直气壮的坐上去,怎么会弄到非‘四镇迎立’而不能得的地步呢?”

  “这个……朝中反对福藩继位的声音很大啊!”

  “谁反对啊?”

  “呃……东林。”

  “东林为什么反对?”

  “福藩不贤。”

  “不错,福藩确实不贤,”关卓凡说道,“史可法还写信给马士英,说什么福藩‘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七不可立’嘛!”

  顿了顿,“那么,东林主张立谁呢?”

  “潞藩。”

  “潞藩贤吗?”

  “呃……也不贤。”

  “那就有趣了!”关卓凡说道,“贤愚之辨,福、潞二藩,半斤八两,可福藩是‘近支’,潞藩却是‘疏宗’,请问,东林为什么反对立福藩而欲立潞藩呢?”

  “这……”

  这确实不对劲儿啊!

  “竹兄,”关卓凡说道,“请你想一想东林和老福藩的恩怨!”

  “老福藩”,即弘光帝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

  赵景贤轻轻的“啊”了一声,“当年,神宗和郑贵妃,欲立老福藩为太子”

  我明白了!

  “着啊!”关卓凡说道,“神宗和郑贵妃想废长立幼,东林坚决反对,双方你来我往,什么‘妖书’、‘梃击’、‘移宫’的幺蛾子,都是那个时候闹出来的,最后,郑贵妃终于不逞,老福藩只能乖乖去洛阳做他的福王”

  顿了顿,“说的难听点儿,东林一系、福藩一系,那是生死的冤家!所以,东林怎么能够乐意福藩继位呢?”

  赵景贤呆了半响,缓缓点头,“王爷睿见!”

  “至于为什么欲立‘疏宗’潞藩”关卓凡说道,“就是因为潞藩是‘疏宗’才要立他!”

  赵景贤转着念头,“是不是这么回事儿不考虑彼此恩怨的话,立福藩,理所当然,谈不上什么‘定策之功’;而潞藩立,则是以‘疏宗’得继大位,这个‘定策之功’,可就大了!”

  关卓凡双掌轻轻一击,“就是这么回事儿!这就是东林的算盘!”

  微微一顿,“结果,拜东林之赐,这个‘定策之功’,落到了马士英和‘四镇’的头上了!”

  “唉!”赵景贤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思宗殉国,新帝未立,”关卓凡继续说道,“彼时,东林在南明朝内有极强的势力,官居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更是事实上的在朝第一人,大权在握,福藩如果不联络四镇,这个大位,还能有什么指望?”

  “就是说,”赵景贤面色凝重,“如果史可法不存门户之见,一开始就以伦序择福藩继位,也就没有藩镇割据这一回事儿了!”

  “是的!”关卓凡说道,“而且,也没了那么多没完没了的党争!”

  *


  (https://www.bqwo.cc/bqw31096/2106226.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