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窝 > 农女的田园生活 > 一百七十四章 种植

一百七十四章 种植


  第二天就是除夕了。

  苏家的这个年过得特别的安静,老宅分家了,苏母也不在介意那点小东西,给老宅和几个兄弟家的礼都是极其厚重的,即使是旁人看了也挑不出什么错误来。

  而那些长工,家里远的,早在两天前也结清了银钱回家过年了,而酸菜坊这一年生意也是极好的,李婶她们几个的月钱也都涨了,连带着村里的一批在酸菜坊帮工的妇女也赚到了过年的银钱。

  村里的人都在感叹,因为苏家,他们今年能过一个好年了,村里的很多汉子,也有再苏家做短工的,或是在池塘帮忙,或是在养殖场帮忙,也有是在地里帮忙的,而妇女也有很多是在酸菜作坊里工作的,所以说,苏家算是支撑起了整个花溪村的经济发展了,苏家的繁荣与否直接影响了花溪村人民的生活水平。

  对于这种状况,村长可谓是喜忧参半,村民能过上好日子,他当然乐于成见了,但是这好日子是靠苏家得来的,他又怕会不小心得罪苏家,紧接着村民受到影响,还好这苏家的老二是个好说话的,人也实诚,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人对他一分好,他绝对会十倍还回来,这也让他心里安慰了不少。

  苏家老宅分家之后,除了老五家的日子越过越差,其他几家倒是也过得越来越好了,对于苏勤,苏父可谓是用咬牙切齿来形容都不为过,而苏爷爷对他则是彻底的不抱任何希望了。

  苏勤脱离了苏爷爷的掌控,刚开始的日子不可谓过得不潇洒自在,天天流连于勾栏瓦肆当中,自诩为文人墨客,但是当分家的拿点银两花光了以后,连饭都吃不成了,更是回去逼着梁氏又给了他几次银子,每次都发誓一定会改,但是不到两天就原形毕露,把梁氏压箱底的钱都搜刮完之后,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将主意打到了冯氏的身上,将冯氏的首饰当的当,送青楼女子的送,两人大干了一架,冯氏终于是忍不下去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他又跑到冯氏的娘家苦苦的哀求冯氏回来。

  是呀!冯氏不在家的日子,他连吃的都没有,老宅那边,苏爷爷已经警告过他,不许他再进入了,身上又没有银子,他只能是恳求冯氏的原谅了。

  好歹也是多年夫妻的情分,冯氏当然不忍心看到苏勤这个样子了,在他心里,苏勤再怎么变,但是在她眼里还是当初那个风度翩翩,救她于水火之中的书生,所以又带着孩子回去了。

  没想到苏勤这次更是变本加厉了,以前或许只是偷拿她的东西出去典卖,现在竟然打她,特别是醉酒之后,还拿孩子出气,冯氏又怎么能忍得下去,又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苏勤就一直的醉生梦死,梁氏看不过去,始终是自己的儿子,再怎么有错也是从自己肚子里出来的,每天都会偷偷的拿些吃食给苏勤,苏爷爷当然也是知道的,不过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总不能看着自己的儿子活活的被饿死吧!

  只不过经过分家,又因为苏勤的事,苏爷爷明显的是被气着了,身体已经不在像从前那么健朗了。

  而美味点心的规模也扩大了,苏花和小草都是能独挡一面的了,苏菱在县城开了一家美味点心的店,原本想让苏花和小草过去管理,但是苏花考虑到县城里花溪村比较远了,顾没有过去,她留守青石镇的店铺,小草管理白县的美味点心。

  对于苏花这个做法苏菱表示谅解。她大伯一家没有儿子,苏花留在青石镇还能就近照顾,而且她也要及笄了,及笄过后就是婚配了,她不想离双亲太远。

  开年之后,苏父又投进推广地瓜的紧张工作中,要知道,过年期间,连轩辕老太爷也没有会京都,从这就可以看出陛下对这件事是有多么的重视了。

  好在,几个人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半个多月地瓜秧出苗了。

  天气还是十分的严寒,苏菱效仿现在的大棚技术,弄出了一个简易的大棚,效果肯定没有现代的好,但是也已经足够,地瓜移栽下去,会这样做无非是想要提高地瓜的增产,现在这个季节还不是十分的适合育地瓜秧,但是苏菱想试试看一下一年能不能种植两季,这一批地瓜秧下地后,另一批的育苗也进入了紧张的工作,后一批还好,工作量没有那么大,也不需要各种保暖措施。

  此刻京都的轩辕墨也十分的恼火,南王的事件过后,大臣们各各都小心翼翼的,没有半点过错,但越是这样就越是证明有问题,之前他查到的种种迹象都指明着百里家,而南王除了寿宴上的事,其他事都没有和东夷合作,这就说明了东夷国在保护另一条大鱼,这条大鱼逃了,现在肯定还在背后偷笑他们,只是可惜他们打草惊蛇了,要想他们再露出马脚就难了。

  要说这东夷国也是厉害,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威逼利诱不知道多少次了,但是他们就是不吐出这幕后之人,当然,现在皇甫天也不敢对东夷皇子和东夷公主痛下杀手,一旦动手的话,到时将是两国的战争了。

  在京都多次查访之后任然是没有结果,他只能返回他么经常联络的根据点,想要重新找出心的有力的证据。这个根据点就是青石镇。

  地瓜的推广很顺利,轩辕墨到了青石镇之后,暗地调查皇帝的任务,白天和端木玉一样帮着端木老太爷办地瓜推广的事宜,人多力量大,包括他们自己买的地,或是愿意种植地瓜的他们都算上了,当然,青石镇这一片的种植地也不可能全部种植地瓜,毕竟地瓜的产量虽然是很高,但还是不能完全的代替其他粮食的作用,所以愿意种植的话,每户按照他们土地的五分之一来进行种植,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少种。

  当然除了地瓜种植之外,苏菱也在试验其他品种的种植,有了皇甫天的吩咐,她知道自己是真的要拿出一些真材实料了,像是玉米,但是玉米还没有进行推广,她进行种植也不过是在自家的土地上,好在上一年挣了不少的钱,大部分她都拿来购买土地了,也种上了一大片的玉米。

  三月份的时候,她还特地的跑了一趟潼南,潼南属于整个皇甫帝国的南边,那里的天气不想北方那么寒冷,适合水稻的种植和生长。她到潼南去当然也是希望能提高水稻的产量了。

  只不过她是初到者,即使说她有增产的办法,也是不会有人相信的,她只能自己购置田产,在那进行生产,相信到丰收的时候,大伙看到她田里的出产,到时不用她宣传都会有人上门询问了。

  在潼南,苏菱呆了并不久,去的时候她就从家里挑选了几个长工,那里面就有是潼南,熟悉水稻的种植,就算不是潼南的,也在潼南的地主家里帮忙种植过,所以有了他们的帮助苏菱就轻松多了。

  要知道潼南农民的水稻种植是最原始的方法,就是将种子直接洒下去,完全不用进行育苗,这样不仅耗费种子,得出的产量也不会高。

  而苏菱进行的育苗在潼南的庄稼把式眼里就是胡搞,瞧他们的种子撒下去之后都长出嫩芽了,而苏菱,却还将那种子撒得密密麻麻的,当然也出苗了,但是田里其他的都还空着一大块。而且在他们看来,种植是他们农民的事,这个小姑娘出入都有婢女跟着服侍,怎么看都不是会种植的,所以纷纷等着看她的笑话呢!

  不过苏菱带来的那几个长工,对自家小姐的种植技术可是相当的清楚,小姐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照做,旁人的话他们也不理睬,心里还暗暗念着,到时候看到我们地理的产量比你们高的时候你们一定会求着问我们的,哼哼。

  可以拔秧苗种植时,苏菱就在田里指挥,还亲自下田去演示要怎样拔秧苗,而且不能把苗的根给伤到。

  附近的农民看着他们折腾了这样又折腾那样,都忍不住对那几个长工说了,“我说你们,你们家小姐就一个娇滴滴的千金大小姐,怎么可能懂得种植,她胡闹也就算了,你们也跟着胡闹,这块田算是给你们毁了。”要知道苏菱买的是他们村里最好的一块田了,有十亩之大,庄稼人实诚,看不得浪费,害怕他们祸害庄稼才会这样提醒,其实也没有什么坏心眼。

  他这样说,苏菱也不理会,让长工继续自己的工作,八人花了三天的功夫才将秧苗拔完,又插了下去。

  刚插下去的秧苗死气沉沉的,一点生机都没有,旁边的人都等着看这位小姑年哭呢!他们可不认为这秧苗还能成活起来。

  不过只有苏菱知道这样的情况都是属于正常的,不过是那种植物的移植都会有一段适应期,过了之后肯定又会生机勃勃起来。

  ------题外话------

  这两章或三章可能都是属于过渡章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https://www.bqwowo.cc/bqw76880/4051597.html)


1秒记住笔趣窝:www.bqwow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owo.cc